母爱是一个家的文化

    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里,排行第四,上边三个哥哥,下边两个妹妹。
    外公做点小买卖,常年拉着一匹马走在茶马古道上,把普洱的杂货贩到西双版纳一带,赚点小钱贴补家用。外婆身体不好,随时都在吃药,不论什么时候,只要外婆喊一声,母亲就马上去给外婆熬药。有时,半夜里外婆身体不舒服要吃药,如果家里恰好没有药,母亲就到家外高高的田埂上去拔草药。母亲说,一个人走在黑夜里,害怕极了。好像四周都有野兽,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自己,随时会出来把自己吃掉。
    回忆起这段生活,母亲给我们描述说天有不下雨的季节,外婆没有不吃药的日子。因为外婆多病,所以母亲自幼就陪伴在外婆身边直到出嫁。母亲的哥哥和妹妹都上过学,在民国的学堂里读到中学毕业。时刻陪伴在外婆左右的母亲没有进过一天的学堂,认识不多的几个字是嫁给父亲后在土改培训班里学的,也许就是这几个字使她感到了文化的重要,使她对家里的孩子上学这件事非常的重视。
    在母亲刚嫁到我们家的时候,父亲的三个妹妹还小。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,母亲坚持让三个妹妹读完了初中,最终当上了那个时代非常让人羡慕的“公家人”。到我们姐弟6人,攻书就成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。那时候,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。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每天除了上学,放学后还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。
    晚饭过后天已经黑了,累了一天,母亲却还要我们读书复习功课。父亲为了让我们能够把握好学习时间,省吃俭用的给我们买了一个小小的闹钟。秒针的滴答!滴答!像极了飞奔的马蹄声,我们都把它戏称为“马蹄钟”。其实,没有闹钟的日子我们都是最早到学校里的好学生。哥哥姐姐们在马蹄声里相继升入中学,家里只剩下了我一个小学生。
    一个冬天的傍晚,吃了晚饭我走进房间,瞟了一眼“马蹄钟”到九点了,这是每天固定的晚睡时间。
    我喊了一声:“妈,我睡了。”
    “饭才吃了就睡,书也不看一下。”
    “九点了。”
    “怎么可能就到九点?”母亲生气的说,“不想看书还骗人。天刚黑,你再好好看看是几点。”
    我委屈的看了一眼马蹄钟,天哪!不是九点,是八点啊!我又仔细的看了一遍,真的才到八点。这下我不敢出声了,乖乖的坐到书桌前默默的看书。一直到母亲来告诉我该睡了,明天还要早起上学我才停止看书。从那以后,我每天都很小心的看时间,认准了确实是九点才敢报告母亲我要休息了。
   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,我们姐弟6人都比寨子里的同龄人读的书多,有了他们羡慕的工作。我们都懂得母亲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就是母爱,是一种授人以渔的爱;一种与肤浅的溺爱决然不同的爱。
    我时常会想,母亲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其实就是她对生活的态度;是她对人生目标的执著追求。母亲这种性格的形成应该来源于她小时候对多病的外婆的守候。那时,她心无旁骛的陪伴在外婆身边,是她努力做一个好女儿的追求;为人母后,她严格要求子女,又是她努力做一个好母亲的追求。
    时代发展了,当年寨子里的同龄人都和我们一样,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。但是说起母亲的管教,我们姐弟都从心底里深深感谢母亲。正是母亲的严格要求,才有了我们今天认真对待生活,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;才有了我们今天对子女的严格要求。
在母亲的影响下,严格要求和认真已经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习惯;成了我们家的一个传统。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文化,那就是所谓的家文化了吧,如果稍加扩展,说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有何不可的呢。

文/木笔

相关资讯